2023年11月14日(周二)晚19:30-21:00,南京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辅助计划“诚计划”第76期《谁制造了全球变暖?——科学基础和现实问题》在南京大学“暾学堂”开讲。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鹿教授是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平台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从事季风气候演化、地貌过程、更新世人类行为与环境等研究,在黄土高原、中外沙漠、青藏高原、阿拉伯海、北太平洋科学考察70余次,完成了大量的实验室建设和测试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全球变暖是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讲座伊始,鹿教授展示了过去143年的地表温度变化图,给出了全球变暖的直接证据。自人类从1950年代观测大气中的co2含量以来,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了110ppm,国际社会把全球变暖归因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co2驱动温室效应的结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报告指出:地球正在变暖、地球变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认可。全球变暖会导致热浪、干旱、森林火灾、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steffen教授在science上撰文指出,气候变化和生态完整性被认为是地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基础,但是人类活动已使其发生了改变。
随后,鹿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谁制造了全球变暖?减少碳排量的争议何在?鹿教授基于不同的时间尺度,向大家分别介绍了过去2000年的地表温度变化、过去80万年南极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室气体含量、过去200万年地球表层温度变化、新生代全球温度变化与大气co2含量、更新世温度与大气co2含量变化、末次盛冰期以来全球温度和大气co2含量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梳理了全球变暖背后的研究进展与科学发现。
接下来,鹿教授指出,发达国家在 1960年时,其人均累计排放量已是很高,如美国为234.48tc,英国为177.17tc,加拿大为149.49tc,法国为73.56tc,而中国从1900年到2005年,其人均累计排放量为24.14tc,大致相当美国或英国1900—1907年这8年的人均累计排放。减少碳排放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而造成争论的原因在于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和政治经济利益的分歧。
最后,鹿教授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要素时空变化特征、规律及其原因的一门科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等地理学分支学科可以在气候系统变化研究中大有作为。鹿教授自豪地介绍道,南京大学地学创始人竺可桢先生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即在《地理学报》发表了《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一文。
鹿教授的讲解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在互动环节中,鹿教授亲切回答了大家的提问,进一步介绍了地理学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勉励青年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学好专业课程,多听学术报告,保持对科学的热爱。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学习,本期讲座回放地址:pc端链接地址:https://wsp.njude.com.cn/next/learn/9921
长按下方识别小程序码进入暾学堂观看讲座回放:
供稿:冯英杰